• 中国科学院
  • OA
  • 邮箱
  • ARP
  • 单点登录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首页
  • 机构概况
    • 单位简介
    • 组织架构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工程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合作交流
  • 科研成果
    • 发射成果
    • 专利
    • 论文
    • 获奖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科研进展
    • 媒体扫描
  • 人才队伍
    • 队伍简介
    • 青年促进会
    • 人才招聘
  • 研究生教育
    • 博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信息
    • 招生简章
    • 导师介绍
    • 大学生实践项目
    • 学位论文答辩
  • 党建文化
    • 工作动态
    • 组织结构
    • 党建专栏
    • 廉政建设
    • 创新文化
    • 先进典型
    • 群团统战
    • 学习园地
    • 党务问答
  • 科学普及
    • 科普基地
    • 活动集锦
    • 活动新闻
    • 科普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公开
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学习建团百年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谈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2-11-10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分享:

  随着新一届研究生同学从合肥回到上海,朱振才书记为全体22级新生和全所党员同学开展《学习建团百年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谈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的开学第一课,广大同学认真聆听学习,深受鼓舞。

  一、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朱书记从习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和建团百年重要讲话中对青年的寄语出发,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共青团深切参与的省港大罢工到红旗渠引水工程和C919青年首飞团队的先进事迹,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里,先进爱国青年一直深切地参与到国家的深远发展和创新进程中的生动画面。鼓励青年学子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把爱国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二、青年强则国家强

  朱书记介绍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青年工作的论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列举了从冬奥会场,到抗疫战场,从技能报国,再到星辰大海,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用青春与奋斗担负起时代重任的动人故事。


  特别介绍了卫星创新院北斗团队、遥感三十团队、试验六号团队等多个国家重大型号的科技青年在任务中历练、在岗位上成长的奋斗故事,激励青年学子要担负起航天强国的历史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怀揣斗志、练就本领,为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新的青春活力。

  三、创新是航天强国的必然要求

  朱书记从中科院参与航天任务的历史故事开始,介绍了在面临经济压力、政治局势影响下艰难求索的卫星研制的创新之路,讲述了中科院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数据转发通信小卫星“创新一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机制创新、协作模式创新、技术路线创新、技术方案创新、研制流程创新的重大意义,奠定了卫星创新院的建设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勉励青年学子要善于集智攻坚,敢于协作克难,继续走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增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勇气。


  四、志存高远 不负青春

  最后,朱书记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为引,介绍了自己改变专业投身于卫星事业的过程,讲述了创新一号、悟空号等型号研制任务的点点滴滴,分享了当时敢于提出创新性方案,圆满出色完成超额任务的科研历程,要求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勇于奋斗、敢于攻坚,尤其要在航天和科研的过程中,积极发挥青年应有的创新意识,善于去提出无人敢想、无人敢做、无人敢尝试的领域问题,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新时代科技青年。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备案号:沪ICP备10018730号-1
临港园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雪洋路1号 张江园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海科路99号4、5号楼 联系电话:021-20857000(临港园区)021-50735060(张江园区) 传真:021-20857199(临港园区) 021-52419902(张江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