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025年“中国航天日”科普展览活动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中法天文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多型号亮相展览,其中,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简称SMILE卫星)及轻舟货运飞船1:1模型首次向公众展示。
SMILE卫星
科学目标是对向阳侧磁层顶、极尖区和地球极光进行全景成像,同时对地磁场和等离子体进行原位测量,提高人类对太阳活动与地球磁场变化相互关系的认知。预计于2025年7月运往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2025年底前择机发射。
轻舟货运飞船方案
卫星创新院提出的以航天员为中心“低成本、高可靠、高应变、高智能”的轻小、快捷货物运输系统,将进一步降低中国空间站上行货物运输成本,增强上行货物运输灵活性。初样试飞船计划于今年首飞,正样首飞船计划于明年具备出厂条件,执行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
2015年3月30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首发试验星成功发射。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正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
2015年12月17日,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发射,是目前在轨运行观测能段最宽、能量分辨率最高的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获得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精确的宇宙射线电子、质子和氦核能谱精细结构。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中国率先在安全通信领域破题,不仅标志着我国构建全球性安全通信网络迈出了坚实一步,也释放出我国量子通信产业前景可期的重要信号。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
2022年10月9日,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主要用于研究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起源和相互作用。
“天关”卫星
2024年1月9日,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天关”卫星)成功发射,它是是面向时域天文学的发现型X射线天文探测卫星,能精准捕捉到更加遥远和暗弱的暂现源与爆发天体,探寻来自引力波源的X射线信号,对研究恒星活动、黑洞和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形成、演化、并合等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中法天文卫星
2024年6月22日,中法天文卫星成功发射,主要科学目标为发现和快速定位各种伽玛暴,全面测量和研究伽玛暴的电磁辐射性质,利用伽玛暴研究宇宙的演化和暗能量,快速后随观测引力波等天文暂现源,是迄今为止全球对伽马暴开展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