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
  • OA
  • 邮箱
  • ARP
  • 单点登录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首页
  • 机构概况
    • 单位简介
    • 组织架构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工程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合作交流
  • 科研成果
    • 发射成果
    • 专利
    • 论文
    • 获奖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科研进展
    • 媒体扫描
  • 人才队伍
    • 队伍简介
    • 青年促进会
    • 人才招聘
  • 研究生教育
    • 博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信息
    • 招生简章
    • 导师介绍
    • 大学生实践项目
    • 学位论文答辩
  • 党建文化
    • 工作动态
    • 组织结构
    • 党建专栏
    • 廉政建设
    • 创新文化
    • 先进典型
    • 群团统战
    • 学习园地
    • 党务问答
  • 科学普及
    • 科普基地
    • 活动集锦
    • 活动新闻
    • 科普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公开
活动新闻
    首页 > 科学普及 > 活动新闻

卫星创新院举办2022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25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分享:

碳中和、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卫星……你是否跟小编一样,时常被这些新闻词刷屏?卫星、二氧化碳,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又是如何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接下来就跟随小编,打卡国家“造星队”——卫星创新院,5月22日的线上公众科学日,一起感受“铸星人”的极致“宠粉”日常。

 

      看视频一“碳”究竟

 视频看不够,还想了解更多“碳卫星”的信息?别着急,接下来小编带你连线“铸星人”,让他们来解答我们的Why & How。

      一起“追星”

人类活动引起了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会像毯子般,把热能困在地球表面。而我国首颗碳卫星是如何做到千里“嗅”碳,进而帮助我们科学监测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胡登辉博士通过科普讲座,解答了其中奥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那么什么是“碳”?为何是“碳”?怎么看“碳”?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汪鸣泉博士在科普讲座中详细介绍了关于“碳”的前世今生,图文展示碳卫星“慧眼”下的全球大气碳浓度分布。


一闪一闪“小星星”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由于疫情影响,卫星创新院调整活动形式,从线下转为线上,来自明珠临港小学、建平临港小学、临港第一中学、建平临港中学、临港实验中学、上海中学东校的700余名的师生报名参加了本次线上公众科学日。本次活动由新技术中心的王新平博士主持,各校的“小星星”们认真笔记,积极提问,围绕碳卫星、碳达峰、碳中和各抒己见,与“铸星人”热情互动,线上活动更是获得超30万的点赞。

爱科学,向未来。公众科学日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对知识的探索,对科学的热爱。活动接近尾声,而星辰大海之旅还在继续。

      星语星愿

 卫星创新院是“浦东新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融合示范基地”、“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培养基地”,也是首批38家“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授牌单位。作为浦东九大“双科基地”之一,卫星创新院在肩负国家铸星使命的同时,积极推动航天科学普及的工作,依托多年卫星研制经验,精心打磨出系列科普课程,发布科普科创视频,组织科普科创活动。如果你已心之所向,卫星创新院900多平的活动场地,200平的科普展区,会让你沉浸式体验“造星之旅”。小卫星自有大未来,卫星创新院等待你们的成长,加入我们,一起迈向星辰大海!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备案号:沪ICP备10018730号-1
临港园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雪洋路1号 张江园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海科路99号4、5号楼 联系电话:021-20857000(临港园区)021-50735060(张江园区) 传真:021-20857199(临港园区) 021-52419902(张江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