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
  • OA
  • 邮箱
  • ARP
  • 单点登录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首页
  • 机构概况
    • 单位简介
    • 组织架构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工程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合作交流
  • 科研成果
    • 发射成果
    • 专利
    • 论文
    • 获奖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科研进展
    • 媒体扫描
  • 人才队伍
    • 队伍简介
    • 青年促进会
    • 人才招聘
  • 研究生教育
    • 博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信息
    • 招生简章
    • 导师介绍
    • 大学生实践项目
    • 学位论文答辩
  • 党建文化
    • 工作动态
    • 组织结构
    • 党建专栏
    • 廉政建设
    • 创新文化
    • 先进典型
    • 群团统战
    • 学习园地
    • 党务问答
  • 科学普及
    • 科普基地
    • 活动集锦
    • 活动新闻
    • 科普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公开
活动新闻
    首页 > 科学普及 > 活动新闻

@明日科技之星 这里有“颗”惊喜等你们查收

发布时间:2021-07-05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分享:

  转载自《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 吴昊

   

        图说:第十九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活动现场  

  7月4日,第十九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活动中学生科学探究实践(终评)在上海科技大学举行。为迎接2022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20周年庆,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该院研制的一颗小卫星将无偿以“明日科技之星”冠名,并携带活动相关的文字、语音等内容在轨飞行,与地面青少年进行交互。据悉,“明日科技之星”卫星是一颗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新技术中心主任张永合表示:“我们这次不仅是要带给大家这份‘礼物’,更是要带给大家科技创新的思想。”他祝福各位选手取得好成绩,也希望同学们将来能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带着来自卫星的“加油鼓劲”,中学生组的选手们走进了科学探究实践终评的动手实践场地。今年的动手实践题格外有意思——大家要在两小时内,用一张纸、一块A4泡沫板、一把剪刀、一把美工刀,制作一个可以调节高度和角度的手机支架。“今年的题目有点难。”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姜语宸告诉记者,终评非常考验选手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姜语宸也与记者分享了她的初审课题。基于生物课知识与日常观察,她选择研究平菇、香菇、黑木耳三种常见食用菌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每周都会在繁忙课业之余抽时间去做实验、读文献。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姜语宸发现,不同食用菌的二氧化碳排放效能不同,且平菇的排放速率高于香菇、木耳以及土壤呼吸。结合初审课题与终审实践,姜语宸参加“明日科技之星”的最大感想是:平时要多动手,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多观察生活!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备案号:沪ICP备10018730号-1
临港园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雪洋路1号 张江园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海科路99号4、5号楼 联系电话:021-20857000(临港园区)021-50735060(张江园区) 传真:021-20857199(临港园区) 021-52419902(张江园区)